买陶瓷上瓷器海商城!
更多
当前位置: 瓷器网 > 陶瓷新闻 > 陶瓷文化 > 陶瓷百科 > 中国彩陶的发展历程

中国彩陶的发展历程

作者:瓷器海商城     添加日期:2013-07-11

      中国彩陶,首次是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城北仰韶村南的台地上发现,也就是仰韶文化的发掘。当时,因为在发掘的大量陶器中,第一次见到彩陶,且数量较多,所以仰韶文化曾一度就叫“彩陶义化”。从彩陶生产的年代来说,已知较早的有大地湾文化和老官合文化,而较晚则一直到铜石并用时代的商代还有彩陶的生产。这就是说,中国彩陶经历了几千年的从诞生、发展、繁荣、流变到衰落的漫长历史过程。
      老官台文化的遗址分布比较薄弱,内涵也较贫乏。虽有如大地湾的出土遗物这样的重要发现,但从总体看,文化层薄弱。出土的陶器从质地、造型、火候等方面看,水平比较低,陶器器型以三足器为主,纹饰简单。但是,作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彩陶遗存,它标志着原始造型艺术从石器首先转移到陶器上,因此,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继老官合之后的仰韶文化,距今年代大约在6100年〜4400年之间。仰韶文化的几个彩陶类型中,以年代的距今以远为序,依次是半坡类型、史家类塑、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在持续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彩陶艺术从产生、发展到逐渐繁荣,具体的发展过程虽不可考,但在总体上呈现着由中心地带向东西南北扩散的态势。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尤以豫西、晋南和关中地区最为集中,由此向豫、晋、陕、陇东、宁夏、内蒙古南部、鄂西北等地扩散。仰韶文化彩陶的几种类型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特点是陶质多为细腻的红色陶,表里光滑,器型有圜底和平底碗、盆、钵,尖底的、大口深腹的、小口高颈的瓶和罐。纹饰色调明快和谐,其中如半坡类型中的鱼类纹饰及人面鱼纹,庙底沟的鸟纹、蛙纹,大河村的阳鸟纹,以及鹳鱼石斧图等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新石器时代中期,除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彩陶最为重要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彩陶、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彩陶分别代表了这些地域彩陶的发展水平。大汶口彩陶大约存在于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间,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大汶口彩陶数量不多,但以彩陶纹饰和陶衣的特别表明了它的独特性。陶色多样化,红、灰、黑、黄、白都有,特别是白陶,不仅作为陶衣,而且还作为装饰本身的色彩应用。大溪文化彩陶存在于大约公元前4400年〜前3300年间。它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地区彩陶艺术发展的中心。大溪文化波及川、侠、鄂、湘及周缘地区,江汉平原、长江两岸、洞庭湖周围都有其踪迹。大溪文化带有这一地域的地方色彩,与其他地区相比,它的独特之处,一是在纹饰上由线条组成绞索纹、平行纹中夹横人字纹,以及菱形网络纹、短条变形绞索纹、涡漩纹、谷穗纹、变形回纹等。二是在它的中期,出现了蛋壳彩陶艺术。 
       彩陶的再次繁荣与鼎盛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中期,前述几种文化系统的彩陶得到繁荣发展后逐渐哀微,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彩陶艺术又得到一次兴盛和繁荣,黄河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系统中的诸类彩陶是它的主要代表和中心,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是它的另一重要区系。

提供:瓷器海商城(景德镇陶瓷专卖)

TAG:彩陶    纹饰    艺术    陶器    景德镇    
[清空]浏览历史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支付方式

售后服务

会员中心

标签列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_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