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陶瓷上瓷器海商城!
更多
当前位置: 瓷器网 > 陶瓷新闻 > 陶瓷文化 > 陶瓷百科 > 陶瓷的创造性欣赏

陶瓷的创造性欣赏

作者:瓷器海商城     添加日期:2013-09-02

       陶瓷器物变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功能的作用,是陶瓷本身的可塑性与人的需求欲望的双向发展。人对陶瓷功用的追求与人的创造性的契合,是陶瓷产品层出不穷的主观因素。由于陶瓷适应不同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不同时代和场合的需要),因而促使陶瓷花样繁多,历久不衰。正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从陶瓷器物上凝固着人性,物化着心灵。它曲折地折射着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艺术符号。
       陶瓷艺术作为积淀了生命意识的符号,一方面体现在陶瓷纹饰对生活现象、对生活的期待等等的直接的表现中,某些纹饰图案具有象征意味和对生活情趣的直接表现,如花鸟图案、婴戏图、吉祥图案等。这些图案在日常用具中的不断浮现,可以引起人们不断的联想,“我们看到鸳鸯,它们总是出双人对,生活在娇后的幸福中,这时,我们常常会把思想转到妇人的爱情之上”。另一方面,中国陶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进中国人对自然宇宙和生活中的特殊体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以及在这一某础上对于“天道”、“天之序”和“人之序”的深切理解,在陶瓷制作中得到不动声色的表现。中国陶瓷工艺中以“自然”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这种自然,一是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表现,在中有着直接的反映,许多造型和纹饰就是这种特点,从早期的陶器到紫砂壶,以自然为形的器物不计其数,模仿自然物成为中国陶瓷重要的特点;二是在陶瓷制作中体现一种自然精神,自然韵律。当陶器造型的曲线表现了强烈的节奏和韵味,当造型中出现一些没有突出实用意义的附加物装饰时,当陶瓷器表上出现各种有意识描绘的各种纹样图案并赋予特定涵义时,人的观念和心灵便已被熔铸其中,这就不仅是一种器物,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了。据研究,中国早期陶器的纹饰中,已经体现出先民对于某些“规律”的把握,并把它们运用到纹饰中。早期半坡彩陶中,在口沿部已有了最初的间隔,到庙底沟、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的彩陶更出现了两个以上单元的连续排列,排列的形式更富有动感,在旋纹、涡纹等装饰纹中充分运用黑白、大小、曲直、疏密、虚实等对比形式。在构成中不仅注意横向排列中的节奏和韵律,在从上而下的纵向排列中也同样注意体现节奏和韵律。先民们从日常生活中、从自然物象中体会到宇宙自然的韵律,他们逐渐意识到,不同的力度感、节奏感与和谐状态诸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就构成了不同的形式美的特征。他们也意识到,以怎样的形式能美化器物,才能与自己的心灵相通,才能体现自己的力量和情感。他们的创作既是人的一种本性冲动,也是一种对美的向往的必然表现,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就在于它将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那种对生活的体悟,那种人生情趣,那种能使自己的智慧、向往、美感对象化的过程,最终熔铸在陶瓷的质地、造型、纹饰中。因此,它是固化的哲理、诗意、情感。
        从美学的角度去理解陶瓷与人的审美的关系,可以看到中国陶瓷在这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价值,有别国不可企及的高度。比如,中国陶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人世情感性,感物动情成为一个重要特征,在这里就有儒家不能丧己于物的美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陶瓷追求主体身心节律与对象向然节律之间的契合协调,将陶瓷看作“自然”与人的契合的延伸,身与物化,也有受道家崇尚自然、追求天籁真性,从自然造化中吸收营养的美学思想影响。中国陶瓷在造型上的结构对称、平衡、协调,文质彬彬,其风格的规整、方正,井井有条,阴阳刚柔,相辅相成,在纹饰上包含的虚实、静动、疏密、似与不似等等艺术精神,都有着哲理意味在其中。因为中国人在陶瓷制作中,一方面在发展着器物的美的形式结构,一方面也在发展着自己对于陶瓷这种特殊的艺术的形式美感,不断赋予器物以生命。

提供:瓷器海商城(景德镇陶瓷专卖)

TAG:陶瓷    纹饰    艺术    瓷器    陶器    
[清空]浏览历史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支付方式

售后服务

会员中心

标签列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_9